写在前面的
大三都已经过了一大半了,从第一个个人博客到第一个个人网站开始,对于自己的总结写博客什么的一直断断续续,但是没有放弃过。总是一个感性的人,很多很多次晚睡总是会夜来非,想想过去再想想当下与未来,我是否真的已经改变了很多?或者很多时候我是否做的不够好?或者我是否曾经伤害过某些人?或者我的思想在如何发展?已经过去的三年大学生活让我认识到了很多的事情,也经历了很多事情,那我该怎么再去做更好呢?我又能给信任我的人或者看到我的博客的后来人带来些什么呢?我真的得好好想想了。
三年来的经历篇
志愿是我自己填的,专业也是我自己选的。说是机缘巧合,或者又是命中注定呢?(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建立,有点违心了真的是罪过。)如果不是大学被录取,我可能一辈子都不会去山西,也不会思考很多很多事情。就如同如果我中考没有填二中,也没有我高中一连串的思想斗争如此。
远离家乡的生活
我其实并不太算恋家,因为自从初中我就住校了,同时其实我并不太愿意在家待着,因为各种家庭内部的原因。远离家乡究竟给我带来了什么?这就让我想到了填大学要不要出省这个问题?
我不认为出省是一件坏事,同样不认为是一件好事。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我认为的不是一件好事,不走出舒适圈你永远都不会知道原来人和人的生活习惯和经历的差距会那么大,很多人菜的理所应当就如同很多人强的理所应当一样。其实我在大学之前一直都认为我的高中并不怎么样,在我大学之前所处的环境之中都这么认为,并且觉得省级示范高中的名号不过是徒有虚名。但是,当我进入大学之后才发现,我所接受的教育资源在我大学所接触到的别人的经历之中并不算差,甚至于我所认为理所应当的事情在别人的经历之中是根本不存在甚至不可能的事情。我对于地区发展不平衡和关注地区经济趋势的习惯,就是从这开始形成的。
在外的这几年,我深切的感受到了人才的外溢对于地区的发展有多深远的影响,也深刻的感受到了教育带来的思想差距究竟是有多大,也让我真正从校园开始认识到这个社会,这是我所认为的“出省并不是一件坏事”。我所接触的绝大多数的同一个时代的人,无论是仍然受教育、还是已经工作的,仍然未曾关注过地区或者说政策对于一个人的发展的影响究竟是有多大。
“出省并不是一件好事”,其实出省也是要分多远的。到邻近省份、文化相近甚至相同,我都觉得不能以地理来算是出省的概念。对于我来说,大学所接触到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都是和之前完全不同的,我从没那么大的饭量到入乡随俗、从性格软弱到越来越直、从干燥到过敏到想念暖气并不太能适应江南地区的冬天,确确实实已经改变了我的生活习惯甚至是方言。
那么,出省为什么不是一件好事呢?最主要的,你的人际圈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对我而言,我是不可能在毕业之后定居在太原的,不管是经济发展也好,还是生活习性也罢,还是家庭原因也罢,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就直接导致了大学所建立起来的人际圈,会因为地理隔阂的原因逐渐失去优势,而重新建立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因此我也开始意识到,为什么不管是父母也好,还是部分同学也好,都觉得我的大学志愿是很惋惜的。(但是,我仍然会为了我的选择而负责)
大学这过去的三年来的生活是很圆满的,言外之意也是很不好过的。虽然很多次也曾想过provided
,但是我也清醒认识到面对未来才是最应该做的事情。
放下偏见与发现
其实到了学校,我的偏见就已经形成了,我一度是认为高三的努力都是喂了狗,我相信很多很多的同学同样是这种想法。(不要在所谓的上帝视角充当圣母或者理性人)直到现在这种想法仍然挥之不去说真的,而恰巧专业又是我极其头疼和不喜欢的,真的是祸不单行,这几年来我真的就觉得生活就是喂了狗。
其实对于高考录取这件事,我算是多多少少放下了,但是带来的冲击是我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追回来的,我真的很清楚我和高中的同学或者校友的差距在越来越大,有些东西是一个决定就真的改变了很多的事情。所以,大学我除了不喜欢物理之外,努力干过很多事情,成了一些同学眼中所谓的大佬,虽然我从不认为是这样。
大学我一直都在寻找和追随我喜欢的,喜欢做的事情也好,喜欢的人也罢。我也真的认识到很多时候很多事情不过是一厢情愿,老天就喜欢跟我开玩笑,因此我的心理其实发生了很大的根本改变。而上一次这种情况,已经是在四、五年前了,我真的很多时候已然不是个善良的少年了。很多的喜欢不过是虚假,很多时候的放弃其实也算是成全,是我这些年来最大的感悟,同时我也经常容易自闭和抑郁,并且有多次suicide
的想法,“生而为人,我很遗憾”。
不能再渲染情绪了,我怕我真的一冲动就深陷其中了,我真的算是很害怕吧,同样很多时候也不愿意再去无事生非,我祝愿我生命中的过客都能过得很好。我最不希望的就是,“我最大的遗憾,就是你的遗憾与我有关”。请原谅我的自私和无关,因为我之前都是因为别人才活着,我已经累了不喜欢被无趣地打扰。
不过终归学了些东西,也不算浪费了我已经度过的生命。我同时谢谢一些同学能看得起我,让我发现自己原来可以做很多事情。
三年来的感悟与经验篇
社团话题
参加社团是需要的,但是不能以此为中心,爱好终究不能影响生活。参加社团能结识很多的人,就像我形成的圈子大都与我的专业无关一样。在社团中,能学到的东西不比正常学习生活要少,尤其是人际交往和人脉扩张方面,很必要。
始终高要求
我就真的觉得高中老师说出大学就轻松这句话用来激励学生就该拉出去枪毙,因为很不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对于大学的正确看法。在我准备考研的这段时间,我深刻意识到高中语文老师一直以来说的那句话,“出来混总归是要还的”,真的为自己之前没有形成的习惯和已经放弃的好的习惯而后悔。在知乎上回答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初一数学考77分还有救吗?
我就想到了原来我可是以做数学题为乐的啊!我当年对于难题的追逐有多么的执着!?我还能想起来跟小黑、涛哥、聪哥辩论问题是多好玩,大学我怎么会混成这个diao样???
所以从根本来说,如果有建议的话,尤其是理工科。建议把刷题当作快乐,因为做题其实也算是解谜游戏,每天做几题你总会发现自己强的理所当然。除此之外,在备考考研的这段时间,我也发现英语同样是习惯,我在b站同时也看到了很多让我很惊奇的一些事情。觉得英语不重要的,我还是想送这句话“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在英语这方面,我很感激初中让我现在仍然有能力啃老本。同时呢也有一些由衷的建议,英语在任何时候都没有终点,其实任何一门语言或者学科同样是这样。在有时间的情况下,不要再去计较四六级
这个标准了,我真的就觉得大学来纠结这个我都嫌丢人了。在Facebook交流还有认识一些很优秀的同学中,我真的是觉得任何人的差距不仅仅在能力上,而更多的是在思想与认知上。大学伊始,就应该多背单词是我最大的感受,很多次词没必要全会写,你只要认识其实很多就足够了。还有很多人不重视口语,说真的,正确的英语发音对于学好英语的重要性我真的深深体会,因为语言终究是用来交流的工具。
背单词最低要求从四级开始、到六级、到雅思、到GRE,阅读可以读《卫报》、《经济学人》、《华盛顿邮报》什么的等等,别总什么政治不正确有关的,如果明辨是非能力都没有,你还读什么大学我就很好奇了。听力无非是BBC、VOA、TED什么的,其实早在初中高中就已经听过这些了;高三一度听的CGTN,高考英语的听力我真的觉得不能再简单了,包括四级也是如此,六级过不了完全是单词量不够。但是在我做题和得到反馈所知晓的,为什么雅思和考研英语会被认为难?这个问题我真的是觉得因为对于西方国家,或者说是西方文化不够了解,因而影响对于很多事情仍然是中式思维。看似是英语考试,实际上是对于西方社会的根本性了解。
因为,我深有体会的是大学应当始终对于自己是高要求的。冒犯到某些人地说,很多时候你的菜本来就是应该的,就如同失业一般,这句话也同样是对我自己说的。
关于恋爱观
首先,我原来是一个极其感性的人,双鱼座往往一直期待浪漫的爱情,并总是深陷其中当舔狗。说真的,我是越来越没有兴趣了,毕竟不要你觉得、我都觉得我不好看还矮。说得不好听,我都放弃了。在投入产出比上,我明显感觉这是不平衡的,并且是低效、高风险、低回报的。一定会有人说我是直男,非得以理性来思考感性的问题。其实不然,我现在多理性,我原来就有多感性,最终我又得到了什么呢?好人卡收集成就达成能召唤神兽?这也是个现象,为什么越来越多男生不会去追女生了?为什么游戏会更有诱惑力?为什么渣男频出,男生第一感觉竟然是我为什么不是渣男?为什么一提到恋爱这种话题,引得无数汉子哽咽?为什么“我很羡慕渣男可以拥有很多女生的青春,而我努力到最后也只能得到他们所伤害的”这句话能引起那么多共鸣?所以说,现实的生活是并不是谁离开谁就活不了,而是究竟能给你带来什么?难道不应该是三观的契合?只为了发泄去造ren?另外,人和狗的地位是不一样的,很多时候不过是一厢情愿,跟谁都没关系。而我更明白,男生到24岁之后没钱什么都不是。只要你没有结婚,所谓的“戴绿帽子”不过是别人在追逐更好的你给不了,所以在这件事上,我始终觉得无可厚非。随随便便换来换去我同样是看不起的,在恋爱观上我始终坚守要有责任心,因此我总是好人。
后记
其实我能想到的目前大抵也就是这么多,我本也可以过的更舒服。经济在发展,社会在发展,我知道我现在有多努力,多去追求更高,我的后辈就会相对起点更高,同样也会更轻松。一代的缺失,差距就只会越来越大,而生物界却总是遵守“物竞天择,适者生存”。